從供給來看,2022年1-8月國內精銅凈供給為929萬噸,較上年同期增加26.8萬噸。從本文估算來看,消費量增加了約19萬噸。以上考察領域約占1-8月銅供給量的91%。
精銅供給增量和消費增量的估算結果有一些出入,但數據揭示了今年消費的增長點和拖累項,也為未來需求變化的分析路徑提供了線索。具體來看,銅桿線消費主要增長點來自基建,尤其是電力基建,其次汽車,尤其是新能源汽車,而拖累項主要是房地產鏈條、電子產業。此外,精銅桿的旺盛需求還得益于廢銅供給不足。受家電行業疲軟影響,銅管需求下滑。受新能源汽車高增長刺激,鋰電銅箔產量大增,但電路銅箔受電子行業疲軟影響而下滑。銅板帶、銅棒則相對穩定,主要是房地產市場的疲軟影響滯后,家裝市場保有韌性。綜合來看,銅的消費增長來自于基建、新能源汽車,拖累主要是房地產鏈條、電子行業。
展望未來,電力基建在4季度依然會保持旺盛,支撐銅桿線需求。房地產雖有企穩跡象,但整體疲軟態勢不會改變。因此,包括家電在內的地產鏈條的銅消費將繼續保持疲軟。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大,與消費有關的,如電子、汽車等領域的消費也大概率轉弱,2023年新能源汽車的增速也可能迎來顯著放緩??偟膩砜?,當目前在下滑的進一步擴大降幅、在增長的放緩增長、現在的支撐進入相對淡季,供需拐點有望到來。如果廢銅供給能夠回升,那么拐點有望更快到來
綜合來看,供給端保持穩定的概率較大,且廢銅供應存在從低點回升的空間,需求端受經濟下行影響有下滑預期,未來供需轉向寬松的可能性較大。站在當前時點,未來可能發生的是迎來庫存拐點,所以押注銅價下行是一個從勝率、盈利空間兩方面都占優的選擇。我們認為,銅庫存拐點或早在11月份確定,隨后銅價將開啟新一波可能維持3個月以上的下行趨勢。
不確定性風險:供給收縮、需求下滑不及預期、經濟增長超預期
一、背景
2022年,隨著通脹高漲、美聯儲激進緊縮,經濟下行壓力越來越大,但銅的供需卻呈現偏緊狀態。數據顯示,交易所倉單低降至5000噸以下,上海保稅區庫存降至4萬噸以下,現貨升水保持高位,近月合約月間價差擴大至1000元/噸以上,10月合約漲至65000元/噸的水平,現貨供需緊張程度可見一斑。那么,銅到底用到哪里去了?為何會出現緊張?本文從各個銅加工材的方向來估算消費情況,并簡要分析變化的原因。
二、國內精煉銅的供給
國內精煉銅的供給主要有生產+進口-出口-庫存的增加。
綜合安泰科、上海有色網、上海鋼聯公布的上半年銅產量同比變化數據,同比增長2%以上更可信,再考慮到統計口徑,直接采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產量數據作為國內精銅生產的供應。2022年上半年,國家統計局數據是533.3萬噸,同比+2.47%(該數據與安泰科和上海鋼聯的樣本調研數據接近),可信度較高。
進口方面,1-6月份進口177.1萬噸,同比+3.4%,相應的出口電解銅16.7萬噸,同比+27%。因此,上半年凈進口160.4萬噸,同比增加1.4%。
據SMM統計,2022年上半年國內總庫存增加15.9萬噸,而保稅區增加10.7萬噸,因而國內實際累庫5.2萬噸,對應2021年1-6月份為去庫2.4萬噸。
綜上所述,1-6月份國內精煉銅凈供應量為是687.8萬噸,較2021年同期的681.4萬噸增加0.94%(6.4萬噸)。
如果看1-8月份,銅產量711.8萬噸,同比+3.66%,進口銅236.6萬噸,同比+7.55%,出口19萬噸,同比-8.7%。庫存變化(不考慮保稅港)為增加0.37萬噸,2021年同期為減少16.3萬噸。綜合計算得知,2022年1-8月份國內銅凈供應量為929萬噸,同比增加2.97%(或26.8萬噸)。